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農藥相關

農藥合理使用


一般作物的用水量基準大都是以每公頃1,000公升來計算,一分地就是100公升,換算成20公升的動力噴霧器必須噴施5桶。但農友往往憑著豐富的經驗及技術,一分地大約都在2-3桶水(40-60公升)就足夠了。

1公升=1000C.C
1公升=1000毫公升
毫公升=C.C


 藥劑 1000倍
我的田每桶藥量
20公升   {20000cc} / 
 藥劑 1000倍 
 劑量CC*1000=20,000CC
 劑量CC=20,000CC/1000
 20CC=20,000/1000




20公升水之農藥量為 20000/1000=20cc 
若一分地標準水量為100公升,則須5桶水,
 20CC 是標準水量下一桶水要加的藥劑量  
藥劑總量為20CC*5= 100CC 
若水量減少到20公升*三桶. 但藥劑維持為100CC
水量的倍數為 60000/100= 600
 每桶藥劑量為20000/600=33.4CC
 
並不是每發生一種病或蟲就應施藥加以防治。如盲目用藥將浪費藥劑和人力,而因考慮是否值得。就經濟觀點,當病蟲之發生程度(量)將造成稻穀的損失達經濟危害水平時,始有防治的必要,否則輕微的發生可不必理會,以免施藥後 「得不償失」。


問答
Q30 何謂預防性藥劑? 
A30 在病蟲害發生前,施用於寄主植物表面,抑制害物侵入植物體,藉以保護 植物,避免害物侵害的藥劑,稱為預防性藥劑,又稱為保護性藥劑。 

Q31 何謂治療性藥劑? A32 利用藥劑的毒性,將已侵入植物體內的害物殺滅而達到保護植物的目的。

 Q33 何謂系統性藥劑(Systemic pesticide)?系統性藥劑有何特性?  
A33 系統型農藥一般是水溶性的,具有移行性,農藥與作物接觸後,可經由施 植物藥部位吸收,從表面、氣孔、水孔或根部吸收後,隨水份之輸送而遍 佈植物體內,並均勻地散布到植物的體內,在植物體上雖不會造成局部高 殘留量,卻常因不易被雨水淋洗等因素影響,藥效可維持較久。由於藥劑 會分布在植物體內,無法透過清洗去除,故較不建議在栽培後期或採收期 使用。 

Q34 何謂接觸性藥劑(Contact pesticide)?接觸性藥劑有何特性? 
A34 接觸性農藥是指病蟲等害物直接接觸農藥而產生殺滅作用。接觸性農藥在 植株中的移行性小,容易附著於植物表面,或累積於臘質結構中,因此, 與作物接觸的部位常形成較高殘留量。

 Q35 何謂遪透移行性藥劑?  
A35 遪透移行性藥劑具較強的親水性,與作物接觸後可在短時間內滲透進入植 物組織中,並移行至植物各部位。



農藥施用注意事項
防治水稻病蟲草害及其他有害動物,多年來均以施用農藥為主,另外再配合其他防治措施,如栽植抗蟲抗病品種、調整播秧期、早期耕翻土壤、處理稻草等。至於在農藥施用上應注意的事項很多,除應選擇經試驗證實有效藥劑外,更應把握防治適期,避免任意混用多種及隨意提高藥量,以免發生要害,其他各項茲分敘如下:
一、單位面積用水量與用藥量
目前植物保護施藥多數採高容量低濃度施藥法,通常水稻上每公頃稀釋用水量以800~1200公升為準,其用水量隨稻株之成長而增加。但是部分農民常因省工理由,多自行減少稀釋用水量,而採低容量高濃度施藥法。如單位面積用藥量不減少,且噴藥技術具適用與噴藥技術得當,並能將藥液均勻而細微地散佈於害蟲發生部位,低容量施藥法同樣可達到防治目的,甚至可採不加水稀釋之超低容量施藥法。但是,施藥法具若不適用或施藥方式錯誤,則將產生施藥不均,致造成局部落藥量過多而發生藥害,或落藥量不足導致藥效不佳等現象。
二、施藥技術與防治對象
危害水稻葉部之病蟲,如葉蟬、瘤野螟、稻熱病等,一般可行葉面施藥法即可收效;而危害莖稈部份之和飛蝨、紋枯病則應採用莖間施藥法,將藥劑噴佈在莖部,始有佳效。
三、施用粒劑田間灌水深淺對藥效的影響
稻田施用粒狀藥劑,主要靠藥劑有效成分溶解於水中後,稻株吸水之同時將藥液吸上,以達殺蟲效果。故施用粒劑時,田間不宜保有太深的水,以免藥劑被過分稀釋和流失致使藥效降低。如防治飛蝨浮塵子,稻田以保持淺水為宜;防治二化螟蟲時,系統性藥劑亦以淺水較佳,而施用非系統性藥劑則可保持3~5公分的水位。
四、藥劑的混合使用
水稻生育其中,有時兩種以上的病蟲害會同時發生,或為省工起見,田間立即混合兩種以上藥劑,是有其必要,但僅限於需要,切勿任意混合。混合時亦須注意欲混合藥劑的理化性質,尤其是欲混合藥劑的pH直,以免藥性不合而降低藥效。
五、施藥器械的選擇
將少量的農藥撒施於稻株或稻田上,常需藉助各種施藥機械,以求快速、準確和均勻度。而施藥器械種類繁多,可依藥劑型態,如粉劑、粒劑、液劑及原體撒佈等而有不同,常用者有人力噴霧(粉劑)器、半自動噴霧氣、背囊式動力噴霧(粉、粒劑)機、高壓噴霧機、噴藥車(大中型鼓風車)、自動化定點噴藥、移動式噴藥裝置,以至飛機空中噴灑等等不勝枚舉。如何選用,應視施藥面積大小、病蟲草害的種害及特殊要求而定。而每種噴藥器所使用之噴頭形式和構造各有不同,彼等亦可影響到噴霧性能,效果的好壞,故宜妥加選擇,一般以噴霧均勻、微細者為佳。而噴施殺草劑的噴霧器具最好應和病蟲分開,不要採用一個噴霧器,以免發生藥害。
六、稀釋用水的ph值
液劑需用大量的水加以稀釋,而稀釋農藥所用的水,其ph值可影響藥效,如多數有機磷劑、氨基甲酸鹽系藥劑遇鹼性的水,在稀釋過程中即可被分解一部份,至減低應有的藥效。故稀釋用的水,其ph值以中性為宜,如屬鹼性,可先加少量的醋給予中和,在加入藥劑攪拌均勻後在噴施於稻株上。
七、需不需要施藥防治
水稻栽培過程中,雖避免不了有多種病蟲草害的發生,但是並不是每發生一種病或蟲就應施藥加以防治。如盲目用藥將浪費藥劑和人力,而因考慮是否值得。就經濟觀點,當病蟲之發生程度(量)將造成稻穀的損失達經濟危害水平時,始有防治的必要,否則輕微的發生可不必理會,以免施藥後 「得不償失」。
八、施藥時之天候
施噴農藥應選晴天、或陰天無雨,且在無風或微風始為宜。強風或下雨時不可施藥以免藥液被強風吹散,致落藥量不均或不足。注意氣象報告,如預知將下雨,尤其是可能持續幾天時,應在下雨前施藥完畢,且最好要添加展著劑。
九、施藥者的安全防護
農藥多具毒性,不論使用何種施藥方法,施藥者均應採取安全防護措施,應穿著防護衣物,並應注意風向,順風噴農藥,切忌吸入或觸及藥液,若不慎觸及皮膚應隨即清洗,不可大意。
十、不藉助施藥器具的特殊施藥法
在水稻田滴落油劑利用水面展開方法,可節省勞力,但應注意單位面積的用藥量是否適量,切忌過量而發生藥害或量少而降低效果,也應留意使用者手及腿部之保護,勿沾及藥液。另有少數稻農將液乳劑或水和劑等農藥施效於田埂之進水口,藉灌溉水沖流至稻田,此方式雖省工,但恐藥液分部不均勻,不宜隨便採用。
粒劑施藥也有部分直接接用手撒佈者,施藥者一定要戴塑膠或橡膠手套,切勿徒手撒藥,以免手直接觸摸農藥而發生中毒。再者手施粒劑應盡量要撒施均勻,若施藥量太少可考慮混用乾燥細沙,或2~3種粒劑混合後使用。施撒粒劑時也應注意風向,以順風撒施為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408正式從工廠退休 正式從勞保退休是202312 今天是20250501 回來寫部落格 FB 太多廣告 和莫名其妙的內容一直插進來 看看以前的內容 稻作佔了大部份 那是難得的過程 雖然只有三年時間. 從2022以後就少有新文 回來記些生活記錄 最近常有騎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