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

水稻達人的經驗 和 農藥用水公式

大里農會理事楊旺 是水稻達人

肥料以少量多施為原則,氮肥勿施過多,栽培時應注意在生育前期適量施肥,以增加有效分蘗,確保產量;生育中期應力行曬田以抑制無效分蘗,促進稻根活力;配合氣溫與雨量及不同生育期,施以適當及合理的肥料量,勿施用過多之肥料,避免氮肥過量而增加稻熱病的罹病度。
其施肥管理方法茲分享如下:插秧後1周,硫銨+除草劑攪拌均勻撒施;間隔約10天,施用追肥,1分地半包複合肥料1號;再間隔約10天,施用追肥,1分地半包複合肥料1號;再間隔約14天,施用追肥,1分地半包複合肥料5號;再間隔約14天,施用追肥,1分地半包複合肥料5
清明節前曬田較會發生稻熱病,清明節後(約插秧1個月後)曬田較不會發生稻熱病。
抽穗前及飽穗後噴農藥防治,其提醒稻農提早施藥,做好防範,通常在稻子抽穗前施藥才能有效預防,過去曾發生過葉稻熱病的稻田,更要提高警覺,把握用藥時機。

農藥
一、稀釋倍數
計算的方法是以使用水量除以稀釋倍數,如某農藥公告施用1,500倍,如果使用20公升(20,000毫升)的動力噴霧器那麼每一桶就應使用20,000÷1,500=13.3公克(固體農藥,如可濕性粉劑)或毫升(液體農藥,如乳劑)。
二、每公頃每次施藥量
農藥施藥量的計算基準隨著作物而不同。除了作物隨樹勢大小會造成差距太大因而未明定每公頃每次用藥量之外,一般作物的用水量基準大都是以每公頃1,000公升來計算,一分地就是100公升,換算成20公升的動力噴霧器必須噴施5桶。但農友往往憑著豐富的經驗及技術,一分地大約都在2-3桶水(40-60公升)就足夠了。水是農藥噴霧的重要載體,不足的用水量往往比不足的用藥量更使農藥無法發揮其藥效。以上述稀釋1,500倍使用的農藥為例,每公頃每次用藥量大都定在0.67公斤或公升上下,隨作物及農藥種類有不同的範圍及上下限差距;使用正確的稀釋倍數、用水量、施藥量才是使農藥發揮最佳藥效及對作物安全的不二法門。如果沒有辦法達到標準的用水量,可以以每公頃每次施藥量做為依據以避免農藥過量使用。但以上例而言,如每公頃0.67公斤或公升配合一分地只噴兩桶水(40公升)將會造成稀釋倍數由1,500倍提高至597倍,雖沒有過量使用的問題,卻容易造成農作物出現藥害,農友施用時不可不慎。另外要注意的是這些推薦的數值是「最大值」,作物幼小時或病蟲草害發生不嚴重時應主動減少施用量,兼顧節省成本及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408正式從工廠退休 正式從勞保退休是202312 今天是20250501 回來寫部落格 FB 太多廣告 和莫名其妙的內容一直插進來 看看以前的內容 稻作佔了大部份 那是難得的過程 雖然只有三年時間. 從2022以後就少有新文 回來記些生活記錄 最近常有騎自行車...